- 歡迎訪問浙江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試院www.zjzs.net為準。

對于需要參加浙江自學考試中外新聞作品研究科目的考生們來說,深入理解并分析2024年4月浙江自考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內容確實是備考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以下是對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這門課程試題內容的分析,旨在幫助考生們明確考試范圍、要求和備考方向。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0661
1.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 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 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唯物論的
A. 輿論本源觀 B. 報道本源觀
C. 客觀本源觀 D. 新聞本源觀
2. 用事實說話這一特點,決定了新聞語言的
A. 真實性 B. 客觀性 C. 正確性 D. 主觀性
3. 20世紀30年代后,又出現了只突出最有新聞價值,最能激起人們興趣的部分要素 是
A. 間接導語 B. 退緩式導語 C. 標題導語 D. 第二代導語
4. 新聞作品研究是一種
A. 實踐活動 B. 想象活動 C. 認知活動 D. 思維活動
5. 當研究者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理解,對作品加以分析鑒別時,就已經進入
到研究的
A. 感性認識層次了 B. 價值升華階段了
C. 理性認識階段了 D. 理論分析層次了
6. 輕視生活,輕視事實,輕視感性經驗,不從新聞作品實際出發,而是從條條出發,
屬于
A. 唯明論 B. 唯理論 C. 唯實論 D. 唯物論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第1頁(共5頁)
7. “新聞報道要注意文采。”說這句話的人是
A. 鄒韜奮 B. 邵飄萍 C. 穆青 D. 史量才
8. 我們在新聞作品研究中同樣離不開創造性思維,以求對新聞作品作出具有獨到見解 的
A. 認知 B. 評析 C. 考察 D. 判斷
9. 分析新聞主題,要注意把握它的輿論導向和
A. 思想價值 B. 社會意義 C. 社會影響 D. 價值導向
10. 寫文章講究謀篇布局,寫新聞報道也要重視
A. 行文邏輯 B. 文章結構 C. 內容要素 D. 結構安排
11. 我們在分析新聞作品時,要注意剖析作者在運用各種表現手法表達新聞內容時, 有哪些特色和
A. 核心主題 B. 成敗得失 C. 謀篇布局 D. 事實情節
12. 對比在新聞作品中還可用來描寫和刻畫人物,用來表現人物的
A. 精神氣質 B. 外在形象 C. 心理結構 D. 精神面貌
13. 以簡潔的文字,簡明扼要的方式及時報道新聞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是指
A. 通訊 B. 消息 C. 簡訊 D. 特寫
14. 特稿通常不像消息那樣采用“倒金字塔”結構,而是更多地采用設懸念的手法來
A. 設話題 B. 破題 C. 繞彎子 D. 開篇
15. 西方新聞界歷來重視新聞背景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西方記者使用新聞 背景來說明新聞事實產生的具體條件和原因,或將一些記者不便作出的判斷通過背
景性事實揭示出來,從而顯示出
A. 客觀性的力量 B. 全景呈現的力量
C. 真實性報道的力量 D. “用事實說話”的力量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 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16. 新聞作品研究者除認真按照《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 作外,還需特別加以注意
A.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B. 高度的社會正義感
C. 愛國主義情操 D. 正確的研究動機
E. 認真求實的研究態度
17. 我們研究新聞作品時,必然具有主觀性,這是因為
A. 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維活動發生的規律的
B. 受新聞作品創作規律的制約
C. 受新聞作品的制約
D. 受個人能力的制約
E. 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不同的立場、觀點、理論水平等等主體認知因素的制約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第2頁(共5頁)
18. 《共產黨員劉胡蘭慷慨就義》是一篇著名的新聞作品,其主要特色在于
A. 選材精練 B. 人物對話表現主人公性格
C. 敘述真實 D. 環境描寫突出
E. 敘述緊湊
19. 對新聞作品進行綜合性分析,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A. 分析同一題材、同一體裁的不同新聞作品
B. 分析同一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
C. 分析某些記者的新聞作品
D. 分析某一類專業報道的新聞作品
E. 分析不同題材、同一體裁的新聞作品
20. 新聞作品研究者應當努力加強的素養有
A. 政治素養 B. 理論素養
C. 道德素養 D. 知識素養
E. 專業素養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21. 簡述新聞作品研究過程中應該如何分析主題。
22. 簡述為什么應當堅持將新聞作品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加以考察的道理。
四 、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3. 試論述《巴黎淪陷后一個月》這篇新聞作品的主要特色。
24. 試論述《桌上的表》這篇新聞作品的主要特點。
五、作品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9分。
25. 這是一篇描寫中國邊防軍人的新聞報道,請結合文章主題分析該文在表達方式、 文風等方面的特色。
答題要求:論點明確,條理清晰,文字簡潔,寫成600字左右的評析短文,標題自 擬。
屹立在喀拉昆侖之巔
(《解放軍報》2019-02-05)
大自然是如此吝嗇,奪走了這里60%的氧氣,使之成為“生命禁區的禁區”。 大自然又是那么慷慨,把喀拉昆侖之巔的雪域奇觀,毫無保留地展現給一群年輕的 士兵。
5418米,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字,是河尾灘邊防連的海拔高度,也是屹立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第3頁(共5頁)
在這里的戍邊軍人的精神高度。
河尾灘邊防連是什么樣?英雄的守防官兵又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帶著敬仰與向往, 記者一行乘車翻雪山,上達坂,過冰河,于農歷大年三十16時30分趕到連隊,聆聽這
里的戍邊故事。
■有一種思念,叫不敢相見
氣喘吁吁地爬上連隊門前的50級臺階,記者首先看到的是被皚皚白雪映襯得分外
醒目的五星紅旗和大紅燈籠。
走進宿舍,上等兵李明輝正在視頻聊天。“媽,別擔心,我在這里挺好的!您看, 山上啥都不缺。”看到母親,李明輝移動手機,讓母親看看窗戶上的剪紙、墻上的中國 結、桌上的新鮮水果,但攝像頭始終沒有對向自己。“兒呀,讓媽看看你!”“媽,信號 不好,我先掛了。”
在上山的路上,團政委胡晨剛曾告訴記者,為解決長期困擾守防官兵的通信難題, 上級協調有關單位專門為連隊建了通信基站,營區里隨時能通電話、通網絡。記者疑惑:
李明輝為啥要“說謊”?
連隊指導員崔陽陽解開謎團:許多戰士視頻時都不敢照臉,怕家人看見自己的樣子 揪心:
記者仔細打量李明輝發現,由于長期缺氧、暴曬和爬冰臥雪,他嘴唇發紫,鋪滿“高 原紅”的臉上留有多個被紫外線灼傷的瘢痕,粗糙的雙手上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戰士 們說,越是過年越想家,越是想家越不想讓家人看到自己的模樣。
采訪中記者得知,連隊已婚官兵都拒絕軍嫂上山來探親。“不是不想見,是不敢見。 不想讓她來受這個苦,也不想讓她知道我的苦。”上士張斌說。
丈夫的勸阻,沒能改變軍嫂譚楊上山探親的決心。2017年春節前,她克服重重困難 來到河尾灘,探望時任連隊指導員的丈夫亓風陽,成為迄今連隊唯一上山探親的軍嫂。 目睹丈夫工作的環境,看到戰士們被高原風霜侵蝕的臉,譚楊心疼得泣不成聲。
■有一種大愛,叫轉身離開
21時許,記者和連隊官兵圍在一起包餃子。下士段天詞動作嫻熟,他告訴記者,入 伍前在家過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會陪著父母包餃子。
“想家了吧?”“嗯,我媽有糖尿病,腰內還有鋼板,擔心她!”剛才還有說有笑的
段天詞,說到父母時眼淚直打轉。
茫茫雪域,遠離繁華。遙隔千里,心中有家。然而,特殊的身份與使命,使在這里 為國盡忠、成守邊關的官兵不得不遠離家人,無法完全盡到兒子之孝、丈夫之義、父親 之責,他們因此深感內疚。
有段時間,連隊任務重,正在執行任務的上士馬雙喜收到妻子從山下捎來的信:不 到一歲的孩子大腿骨折,急需到外地專科醫院檢查確診。任務緊急,馬雙喜無法立即撤 出戰位。完成任務后,他準備請假往回趕,突遇大雪封山,道路中斷。3個月后,馬雙
喜才急匆匆趕到家。
那年,列兵魏武的父親遭遇車禍生命垂危,連隊請示上級后為他批假,并協調送給 養的車捎他下山。當他輾轉回到家,父親已去世。料理完父親的后事返回部隊時,姐姐
推著輪椅上的母親把他送到村口。魏武一步一回頭,走了很遠還看見母親向他揮手。沒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第4頁(共5頁)
想到,這一轉身,竟成永別。7個月后,母親因憂傷過度離開人世。強忍著父母雙亡的
悲痛,魏武遞交了選取士官的申請,繼續留在雪山守防。這一留,又是6年。
對于河尾灘邊防連官兵而言,家是那么遠,又是那么近。近在心里,遠在天涯。他 們轉身離開家的時候,心里裝著一個更大的家。
■有一種春天,叫守望雪山
夜幕降臨,窗外雪花飛舞,室內歡歌笑語, 一場由連隊官兵自編自演的雪山春晚正 在進行。上等兵陳濤濤和張保龍表演的二人轉說唱《擦皮鞋》逗得大家前俯后仰。
排長張軍提醒大家動作幅度小一點,當心高原反應。這時,下士高國龍無意間冒出 一句:“要是巴依爾班長在,他肯定會唱那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晚會現場頓時安靜了下來,張軍用眼瞪了高國龍一眼。記者明白,他是在責備高國 龍不該在這個時候勾起大家的心痛往事。
中士葉爾登巴依爾·紅爾是連隊的狙擊手,體能在全團數一數二。巡邏路上,他經 常弓著腰,讓戰友踩著他的背爬上雪坡。
強健的體魄,沒有抵擋住高原的侵蝕。2016年年初的一次執勤任務中,他出現頭痛、 胸悶等高原反應。在高原摸爬滾打好幾年的巴依爾并未在意,因為這些癥狀在河尾灘早 已司空見慣。直到第3天,他出現昏迷癥狀,被緊急送往400多公里外的高原醫療站。 診斷結果令人震驚:腦水腫、心肌炎。軍醫全力搶救,還是未能留住巴依爾年輕的生命。
在大雪紛紛的春天,這名25歲的邊防士兵永遠地離開了。如今,在康西瓦烈士陵 園碑林的最后一排, 一座新的墓碑面朝雪山,靜靜佇立。
河尾灘的官兵,是在用生命守衛祖國的領土主權。他們常年經受極度高寒缺氧爬冰 臥雪,用血肉之軀鑄就起了鋼鐵邊關。
在一次巡邏途中,下士李棟與戰友走散,遭遇雪崩被困。艱難等待10多個小時后, 連隊救援官兵終于趕到。饑寒交加、筋疲力盡的李棟暈倒在地。第二天醒來,他發現腳 趾已經失去了知覺。
“可能要截肢!”當醫護人員告訴他這個消息,李棟冷靜地說:“少幾個腳趾不是大 問題,只要保住腳就行,我還得繼續巡邏執勤。”
一句“我還得繼續巡邏執勤”,彰顯著這群年輕官兵的豪邁和無畏。雖然在這里有 那么多讓人淚目的故事,但在這群年輕官兵的臉上,記者看到的更多是燦爛的笑容。
因為有這樣一個英雄的群體守衛,河尾灘雖然高寒缺氧,但不缺溫暖人心的微笑; 雖然冰封雪裹,卻難掩頑強生命的色彩。自然高原的海拔亙古不變,但精神高原的海拔, 卻因為一代代成邊軍人的屹立不斷增加……
以上就是“2024年4月浙江自考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內容介紹,如有更多浙江自考相關問題可向在線老師咨詢。如報名入口、報考流程、考試安排等問題。
浙江自考助學報名預約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